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:水陆空全要素表演震撼呈现,技术团队运用AR/XR等高科技手段完美直播
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:水陆空全要素表演震撼呈现,技术团队运用AR/XR等高科技手段完美直播
9月14日晚,长江文化艺术季隆重开幕。我台制作中心等技术部门共调配1台4K转播车、2台卫星车、1套EFP以及音频扩声等装备,组建了视频音频、灯光舞美、虚拟制作等近50人技术团队
强大团队与装备集结
为确保开幕式直播顺利进行,我们台的技术部门行动果断。他们迅速从人员上组建了一个约50人的技术团队,涵盖视频、音频、灯光、舞美等多个领域。在装备上,他们配备了4K转播车一台、卫星车两台、EFP一套以及音频扩声等设备。这样的团队阵容和设备配置,为后续高质量直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水陆空表演挑战重重
这次开幕式在长江上举行,首次实现了水陆空全方位的表演,连接了长江的两岸,场面极其壮观。表演地点众多,形式丰富多样,包括江面光影秀和无人机编队表演等。值得一提的是,主宾船在表演过程中仍在航行,这给直播的调度和信号的传输带来了很大的挑战。技术团队面临了空前的考验,每个环节都要求严格把控。
精心策划筹备数月
自五月起,技术团队便着手筹备开幕式,并于七月敲定了详尽的直播计划。经历了一系列的测试、排练和联合演练。9月3日,他们完成了主宾船的EFP和扩声系统的安装与搭建,7日又完成了黄鹤楼第二现场的转播系统搭建。从8日至13日,他们持续进行演练和彩排,对各个环节进行不断优化,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。
创新直播技术方案
为了全面展示开幕式各区域的精彩瞬间,技术团队精心打造了一套独特的直播技术方案。他们以主宾船的8个机位作为主要信号源,同时利用长江两岸的4个航拍穿越机和5个高楼机位,以及黄鹤楼的演播室作为辅助信号。通过黄鹤楼的8讯道4K转播车进行调度合成,最终形成了播出的信号。这样,我们就能全面捕捉到江面、两岸的楼宇、表演船等各个区域的内容。
虚实结合增添魅力
在主宾船上,技术团队安装了光子晶体透明屏幕。屏幕发光时,会展示出绚烂多彩的景象。不发光时,嘉宾可以毫无阻碍地欣赏长江的夜景,营造出真假难辨的空间转换感。此外,《家住长江边》等四个主要节目运用了AR/XR虚拟现实技术。在江面上,可以看到盛开的荷花、嬉戏的江豚等,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完美结合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。
解决信号传输难题
开幕式覆盖范围较大,常规的有线光纤直播途径行不通,现场人数众多使得5G网络出现拥堵。技术团队经过多次试验,发明性地运用了以全向微波为主、5G为辅的现场信号传输方式,以及以卫星为主、5G为辅的播出信号传输方法。无线电监测部门也得到了协调,确保频谱使用状况良好。在武昌江边的万达中心楼顶,我们设置了中继发射机和调频广播系统,确保信号稳定,通话顺畅。
长江开幕式得以顺利播出,技术团队贡献巨大。众多创新技术中,哪一项最让你眼前一亮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。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