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电视台4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技术规范与参数解析
中央电视台4K超高清试验频道开播技术规范与参数解析
【精品】4K超高清试验频道制播规范,
央视大力推广4K超高清电视技术,目的是为了让观众获得更出色的视听体验。这项技术标准不仅保证了节目播出的高质量,还提升了制作和播出的效率以及规范性。接下来,我会详细介绍相关内容。
技术规范制定背景
2018年刚开头,央视依照4K超高清电视技术的整体布局,着手对技术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。经过多轮讨论和多次修改,终于在7月份推出了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4K超高清电视制播技术规范》。若从时间线来看,从年初的规划到七月的规范发布,整个过程颇为漫长。而这一切的根本目标,就是为了保障10月1日央视4K超高清试验频道能够顺利开播。
该规范涵盖了节目播出的关键技术标准、传输审核的技术要求、节目文件及信息交流的技术规范等多个方面,为4K超高清电视的制作与播出提供了全面而详尽的指导。
制播流程梳理维度
以4K超高清节目播放为核心,我们针对节目文件交流、视听信号交换、节目信息交流这三个环节,对节目从制作到播出的全流程进行了详细整理。节目文件交换时,务必确保文件能在各制作区域间准确无误且顺畅流通;在视音频信号交流上,信号格式需达标,传输必须稳定可靠;至于节目信息的交流,它涉及到各系统间节目单据、元数据等信息的有效传递。这三个环节彼此关联,共同构成了节目制作的全部流程。
理清整个流程可以使制作和播出过程更加清晰,降低不必要的障碍,进而提高制作播出的整体效率。
视音频基本技术参数
保障4K频道顺利开播,技术参数需统一、清晰、简明,这对提升制作和播出效率极为关键。首先,它能加快系统搭建速度,确保设备和软件的匹配度;再者,这有助于降低高清节目同步播出时的操作难度,避免因参数不一致造成的混乱和错误。
设定合适的分辨率和帧率等核心参数,方便制作和播放人员操作,从而保证节目质量。
文件化播出技术要求
在央视内部,制作跨部门文件交流时,需严格依照视音频技术标准。针对提交给媒资系统并准备播放的4K超高清节目成品文件,若需实现高清播出,系统将进行统一转码。此操作提高了转码的效率和精确度。现在,4K超高清节目的音效制作遵循环绕声规范。另外,在构建播出体系时,也要考虑到将来可能需要支持16声道的立体三维声节目播放。这一做法体现了技术的前瞻性。
直播时,演播室与外场转播系统发送特定4K HDR信号至总控系统。总控系统主要负责信号规范化处理。随后,制播单元与总控系统共同运用TICO浅压缩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,确保信号传输既高效又稳定。
信号交换技术处理
4K超高清的外来信号,总控系统起着关键作用。它先将信号调整为规范的4K HDR格式,接着传输到各个4K超高清制播系统。在这些系统中,制播单元会对信号进行TICO浅压缩编码,再提供给后续系统使用。对待外来信号,总控系统也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。最后,各制播系统根据需要对这些信号进行解码。
这种处理方式保证了不同来源的信号能够相互协调,维护了整体的协调一致,因此使得整个制作播出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。
节目信息交互要求
要保证4K超高清播出系统与节目生产、媒资、广告、制作、总控等系统在节目单据、元数据等关键信息上定义明确。规范这些信息的交流,有利于确保数据在系统间准确传递和共享,提升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协同效率。
信息流通无阻至关重要,唯有如此,节目播出和广告投放方能更加高效,观众才能享受到内容丰富的节目。
你对4K超高清电视技术有何期望?你希望它在哪些方面能取得显著突破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。同时,别忘了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。